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 20197-5
    鱼滕酮致帕金森病模型

    鱼滕酮致帕金森病模型(1)复制方法选Lewis大鼠,体重为300~350g,用水合氯醛(按350~40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麻醉。动物俯卧位,剃除背部毛发,局部皮肤消毒。将渗透微泵埋入背部皮下,从下颌角静脉插管并将插管与微泵相连接,每日按2~3mg/kg体重的剂量灌注鱼滕酮(溶于1:1的二甲亚砜/聚乙二醇溶液中),每月更换1次微泵,连用5周。可选择性引起黑质-纹状体DA系统变性,在黑质细胞内有类似Lewy小体的α-syntrclein阳性包涵体形成。行为方面有屈曲...

  • 20197-5
    小动物感染模型

    小动物感染模型(1)复制方法取豚鼠、白化仓鼠、黑线仓鼠、大鼠、布氏田鼠和雏鸡5个种属的小动物,经滴鼻分别感染10的5.7次方TCID50/mlSARS-CoVBJ201株,感染剂量分别为:豚鼠0.5ml,白化仓鼠0.2ml,黑线仓鼠0.2ml,大鼠0.3ml和雏鸡0.2ml,布氏田鼠(成年和幼年)用鼻腔喷雾法。感染后每天详细观察并记录感染动物的临床表现。感染后第14日无痛处死模型动物,解剖后进行肉眼大体观察,并取模型动物肺、脾、淋巴结和咽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病毒核酸的检...

  • 20197-5
    闭合性硬膜外球囊扩张脑损伤模型

    闭合性硬膜外球囊扩张脑损伤模型动物采用俯卧位。于矢状缝右侧靠后处旁开1mm、人字缝右侧往前1mm钻开骨窗,向前置5F漂浮导管,使球囊全部插入颅内右侧大脑前部脑硬膜外。分别注入0.05ml和0.1ml生理盐水使球囊扩张产生不同大小的占位。球囊注水后保持1~3h,饲养2~3d。利用测肺嵌压球囊模拟占位。从测肺动脉压管口处接感受器测颅内压的变化值。以离子黏固剂封闭骨窗,外接压力传感装置测心电图(ECG)、血压,记录心率、呼吸、血压和颅内压的变化。术后饲养中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 20196-21
    食蟹猴和恒河猴SARS感染模型

    食蟹猴和恒河猴SARS感染模型(1)复制方法年龄为3~6岁的健康恒河猴(Rhesusmacaques)和食蟹猴(M.fascicularis),按0.15ml/kg体重的剂量经肌肉注射速眠新麻醉,然后经鼻内和气管内感染SARS-CoVBJ01株(10的5.7次方TCID50/ml)。模型动物在攻毒后第2、5、7日的咽拭子均分离出病毒,经免疫荧光鉴定为SARS病毒。部分感染猴的肺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所有感染猴均可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多灶性单核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

  • 20196-21
    控制性皮质冲击损伤模型

    控制性皮质冲击损伤模型初由Lighthall等(1988)用于复制皮质损伤模型,通过高速运动的空气产生的冲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脑损伤。该模型紧贴硬脑膜垂直安装压缩气击装置。通过压缩气击器产生高速运动的空气冲击硬脑膜下的脑皮质,引起皮质损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气动装置的参数(时间、速度和打击深度),并且不会出现反弹损伤。因此该模型比自由落体模型更加*;重复性较高,受个体差异因素影响较小;可复制临床上所有类型脑损伤,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不足之处是实验需要高速摄像技术测知气击速...

  • 20196-14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又称“非典型性肺炎”,它是近年来在中国新出现的一种人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自2003年从SARS患者组织样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人和动物的冠状病毒,此后又不断从SARS患者的呼吸道样品检测到SARS-CoV的RNA,终确...

  • 20196-14
    脑减速伤模型

    脑减速伤模型脑减速伤模型在国内外的报道中很少。谭源福等将兔头置于转板前端,用弹力带在转板后端于垂直位施加大的拉力。撞击前瞬间,兔头颅获得大速度,当突然受阻撞击时,颅脑即受到减速致伤。该实验模型颅脑损伤与临床减速性颅脑损伤机制相似,成功复制出临床颅脑损伤的几个重要特征,该类模型将有助于对原发性脑损伤防护措施的研究和对重型脑损伤更有效的综合抢救治疗方案的探索。

  • 20196-5
    慢性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

    慢性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1)复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体重为200~220g。采用7周大强度跑台运动,从训练第1周起,每周递增速度,每周速度分别为15m/min,22m/min,27m/min,31m/min,35m/min。每天训练20min,每周5d,共训练5周。第5周后分两种运动强度建立模型:一般训练组于第6,7周,每日按35m/min的速度,在坡度为0的跑台上跑20min;强化训练组于第6,7周,每日在同等情况下跑25min,来建立长时间递增负荷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于...

共 312 条记录,当前 10 / 39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Baidu
map